园本课程:特色与引领同在
记者 陈富祥 张均 谢颖丽
园本课程是怎样炼成的
目前,市场上幼儿教材名目繁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而且缺乏针对性,各个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各不相同。
在这种大背景下,园本课程开发就应运而生,成了近年来幼教界的热门课题,各地有实力的幼儿园纷纷加人到开发队伍中。
“经过五六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省保育院陈华院长指着办公桌上的一探书不无自豪地说,“这套教材就是其中一项具体成果。”
陈华院长所说的成果就是2009年保育院编写出版的一套教材—“红樱桃”系列园本课程教材,分为幼儿用书和教师用书两部分,幼儿用书共29册。
“教材的开发只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陈华院长这样解释道。2004年,保育院申请了“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园本教材的开发”这项省级重点课题,园本教材开发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在此之前,保育院已做过相关筹划工作。2002年,保育院组织一线教师进行自荐和报名活动,初步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根据教师专长组建了一个教材编写班子,开始了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
陈院长介绍说,保育院有60多年的办园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拥有人才等资源优势,如不同时期教师的优秀教案。这是教材开发的基础,“红樱桃”系列教材中很多都是在教师教案的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的。所有这些都为保育院进行幼儿园园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课程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在吃透《幼儿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用先进理论作为指导,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每一门课程都有其相应的目标,即课程为什么而设,要达到什么目的。”陈华解释道,“因此,我们先研究确立了儿童三年发展目标,比如,对小斑的孩子重点要丰富他们的词汇,让他们能够完整地说出一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中班的孩子能够复述故事,能够说出比较复杂的、有完整意思的话;而大班的孩子,要能够根据图片等提示物编故事或续编故事。”
认识清楚了,思路就活了,方向也明确了。保育院园本课程建设进人了实施阶段,园本教材开发也同步进行。
在实施阶段,工作细了,要求也高了。陈华说,幼儿教育总目标确立后,按不同年龄分解为阶段目标,使目标指标进一步细化,将年龄阶段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个学期,再按照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在不同学期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让目标更加具体化、量化,成为便于操作的层次目标,进而形成了园本目标框架结构。
对于教育内容,陈华还举了一个例子:保育院中班上学期教育目标健康领域内生活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方面,就有从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卫生习惯到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从学习用筷子进餐到有序地穿、脱衣物,整理床铺这样细化的内容。
从2008开始,在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基础上,园本课程的编写工作正式开始。与此同时,在小、中、大三个平行班,各抽取两个班作为试验班,试用园本课程,并就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材进行修订。
常规教育与本土文化彭显魅力
“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是保育院教育教学的重点与特色,保育院巧妙地将此融人到园本课程之中。
保育院副院长张校生举例说:在小班的主题中,课程设计了恩的、善良的心,从小就在美好情感的熏陶中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性格。
另外,保育院园本课程充分挖掘本土课程资源,让课程更加接近幼儿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让幼儿更加喜欢课程。
黄河母亲雕塑,黄河铁桥,水车,兰州的牛肉面,兰州太平鼓……这些都成了保育院园本课程中的内容,幼儿可以了解到家乡甘肃兰州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名胜古迹与特产小吃,从幼儿最熟悉、最常见的事物出诸如“穿衣服”、“叠衣服”、“洗手”等内容,让刚人园的孩子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理能力。相对于小班注重生活教育,中班和大班则注重安全教育、自我保护及自我认同方面的内容,如“走失了怎么办”、“急救电话”、“鼻子流血怎么办?”、“上下楼梯我都会”、“勤劳的值日生”等内容都纳入了课程之中,编写进园本教材。
此外,情感教育也始终贯穿在小、中、大班的教材内容中,如“手指谣”、“快乐舞”、“感恩的心”,“我当爸爸/妈妈”等活动,让幼儿快乐无优的同时,懂得尊重长辈、关爱他人,有一颖懂得感发,从最经常感受的文化习俗出发,增长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发展变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这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都被一一挖掘、开发和利用,经过教师们去粗取精和筛选,转化成了通俗易懂、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漂亮的画面,成了园本教材的特色和亮点。
主题化设计引领潮流
单一的学科教育难以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往教材大多都是学科化的,内容杂多,结构松散。保育院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们选用了主题的形式。”陈华介绍说,我们以游戏为基本教学形式,使教育内容破除了学科本位,让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互相渗透,改变单纯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确定最基本的大方向—主题教学活动模式之后,选取多少主题、选择什么主题、建立什么样的主题结构网络与活动网络,就又成了值得研究的间题。
记者注意到,“红樱桃”系列园本教材主题意图非常清晰,全书46个主题中,既融合了五大领域的内容,也使学科内容在一个主题下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合理编排在一起。如,小班上学期的8个主题,“乐家家”、“快乐保育院”、“我爱小动物”、“小树叶的歌”、“秋天的礼物”、“快乐屋”等,就是凸显了主题化形式的优势。
保育院书记宋增林认为,这些主题具有本土特色,也体现了本土文化,这就是园本课程的魅力。每一个主题蕴涵了五大领域中幼儿需要发展的内容与要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吸取了已有教材的优点,同时把本院特色恰当地融人进去。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科化的弊端,另一方面这样的主题内容彰显了五大领域的教育要求,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效遏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让幼儿教育回归到幼儿本位。
另外,在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中并非单纯的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而是辅以其他活动方式,如社区活动、娱乐活动、节日活动、亲自活动、大带小活动、平行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中,都设计了操作环节,使幼儿不仅仅是听、看老
师进行教学活动,而是可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