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 开远市教育局 第一幼儿园 潘媚
做人与做事相比较,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而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正是教会幼儿如何做人的,智育在某种程度上则侧重于教幼儿将来如何做事。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智育对其一生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儿童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决定性的奠基作用。所以,为把孩子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应把健全人格的培养放在整个幼儿教育的首位。
从我国目前及今后发展趋势来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对幼儿应施加什么教育的问题上,许多人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对幼儿强化的是智力教育,而忽略幼儿人格的培养。其实,幼儿教育除智育外,还应包括体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尤其是人格培养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历史发展到今天,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的家长可能很少了,但有很多父母往往认为孩子小、不太懂事,因而总是把孩子作为一个“小玩艺儿”来看待,不承认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高兴了把孩子捧到头上去,不高兴了就拿孩子当“出气筒”。总之,孩子是没有个性的,一切都以父母的个性为个性。鲁迅曾说:“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施加教育时,应改变错误的认识,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孩子独立思考,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气氛,以获得孩子的信赖。当然,儿童不同于成人,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又要避免把孩子成人化,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他。而造成家庭民主、和谐、友好气氛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相互信赖地闲谈心事,家长要倾听孩子的谈话或感受。有时候,在成人看来可能是很幼稚、天真而不值得一提的事,孩子却非常感兴趣。做父母的最好要耐着性子认真地倾听孩子说话。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听清孩子在说些什么,更主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他的话有道理,他是受父母关心的,受父母尊重的。这种关心和尊重,使孩子感到自己在成人面前是有地位有价值的,从而产生一种自重感。长此以往,不仅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关系,还能磨练出孩子的自尊人格。
二、对孩子要进行正面教育
儿童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或其它消极的刺激。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意识到了却不知运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孩子听话了,就是好孩子,就意味着教育的成功,孩子不听话了,就是坏孩子,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但孩子是有个性的,有时会做些恶作剧,这些家长就一再重申“不许这样”或“不许那样”,甚而打骂孩子,它不仅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而且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孩子确实听话,但全然没有个性,发展下去,只会看别人的眼色、按别人的意图行事,遇事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将来肯定不会有什么开拓进取的竞争精神;二是造成孩子病态人格,那就是口蜜腹剑,阳奉阴违。所以,对孩子要尽量避免使用禁止、责骂、殴打的办法管教,发现孩子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最好用积极的暗示去引导他。同时,家长对是非善恶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使孩子在无形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三、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非常希望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父母这时应尽量让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使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有些父母对孩子照顾太多,尤其当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发生争执时,表现出极大的“小家子气”,或站在自己孩子一边训斥别的孩子,或者把孩子拉回家私下交待:“他再打你,你也打他。”“他打你一下,你打他两下。”、“以后不跟他玩了。”等等。这种“小家子气”的教育方法,看似爱护孩子,最终将会造成孩子心理脆弱,缺乏合作精神,难于与人相处。
四、对孩子要施以正确的爱
如何爱孩子是当前幼教中最尖锐,最迫切的问题。“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孩子的教育投入如此多的时间、金钱和心血。”然而,“中国的孩子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对着如此多的批评:自私、任性、好吃懒做、没有理想……”。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关注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往往超过了有益的范围,有些甚至会出现某种“神经质”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自觉地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有意无意地把孩子教育成自私、任性的“小皇帝”。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惯也惯,不娇也娇,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正因如此,许多家庭里,似乎有教育,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教育,许多儿童的个性受到了扭曲。因而,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正确的父母之爱以及如何爱孩子。
对孩子不能娇惯溺爱。被溺爱的孩子,当遭到拒绝时,性情将更加乖戾,就会要哭,对他人的殷勤照顾不仅不感谢,而且稍不如意,就会大发雷霆。因此,溺爱孩子,会使孩子养成任性、为所欲为的毛病,把孩子的个性扭曲了,待他长大以后,将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孩子平时习惯了别人对他的顺从,可一踏入社会就会觉得所有的人都在与他过不去,他的傲慢与虚荣必然招来许多屈辱、轻蔑和嘲弄,他受侮辱时,只好像喝药水一样把它吞下去,残酷的现实让他怀疑自己的“地位和力量”,当他什么也不能办的时候,便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属不行,就禁止他行;合理的要求,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即使他以哭来要挟,也不能满足(如果他一哭你就满足他,那就等于在鼓励他哭泣,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他会如法炮制),而且一经表示拒绝,就不要再回头表示答应。总之,不能随意迁就,要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为了孩子的幸福,做家长的应施以理智的爱。
总之,幼儿教育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我们责无旁贷,努力找到恰当的成功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