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二十项修炼》有感

2011年03月06日

 

 
        假期闲暇之余,打开《教师二十项修炼》细细品味。里面的语言是那么地熟悉、那么地亲切,那么地富于感召力。看着郭教授关于教师从外到内细致的修炼,不禁感叹:只有达到这样的修炼才能当一名优秀的教师。
        整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第二篇“精练教师生活”,第三篇“锤炼教师专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篇“修炼教师形象”之四: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万世师表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习惯成就人生,习惯决定成败,习惯是一种成功。想想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每天都在循规蹈矩的重复做一些事情,见到老师打招呼、饭前便后洗手、东西从那里拿的放回哪里去,不就是在培养习惯吗?可身为老师的我们又能做到多少呢?每天我上班时就在班上找这找那,东西随手拿了不归回原位。等在想找时就要到处找,还要发动教师里的孩子和我一起找。一天午睡起来后我的杯子又不见了,几个先起来的孩子跑出跑进的帮我找,刚刚睡醒的孙睿,说:“夏老师,你的杯子找不到了?等这次找到了,你帮你自己的杯子找个“家”。你就放在我们的杯子柜里,这样不就行了嘛!”当时的我并没有在意,还夸奖孙睿爱动脑筋。可当我看了《教师20项修炼》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件事情,身为孩子榜样的我,却不能做到“从那里拿的放回哪里去”还每天对着孩子谆谆教导,这个表率确实还要好好修炼。
       书中还有这样一项修炼,修炼之八:教师的情感——做个多情善感的人。开始我并不理解它在教育中能起到什么作用,认真看完后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孩子第一个开始发展的就是情感,在他们还不会说话时,就已经会用哭来表示不喜欢、害怕,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将情感放到第一位。记得其中有这样两句话:1、在教育中,情感影响有时候比思维训练更为重要。2、在教育活动中,情感具有重要的教育力量。其实不难想到,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教师通过情感的加工讲出的故事,孩子的直接反应就是随着你的快乐而快乐,随着你的紧张而紧张,他们不会想到,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只有感知了故事里的情感,他们才会滔滔不绝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故事也会记在心里。中班下学期,我们会经常给孩子讲成语故事,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刚开始,明显感觉到孩子对此不感兴趣。一次我给他们讲“画蛇添足”时,将短短几行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讲了一大篇,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那一刻我深深的了解到:感召他们的不是故事内容,而是我的情感。在表扬孩子时也是这样,如果我是发自肺腑的赞美,他们能感觉到,还会自豪的回去告诉妈妈,如果是不走心的表扬,他们也不会太在意。可见,修炼自己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自己有着丰富的感情,做个多情善感的人,才能感召孩子们的内在也变得丰富多彩。

        郭教授告诉我们“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美妙动听;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知思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炼是教育之真、 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当我“修成正果”之时,就是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优秀的教师之时。就让我跟着这本书好好修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