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
福建泉州 张文玲
区域活动的价值体现在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而活动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
1.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活动内容。
在创设区域环境之前,首先要建立目标体系,依据目标选择相应内容,创建区域。每一项内容都具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年龄的幼儿,顾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兴趣需要及个体差异。如在实施“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这一目标时,教师在设置相关活动区时,内容有走迷津、拼图、穿珠、建构玩具、敲击音乐片,并投放各种材料(画笔、橡皮泥、剪刀、彩笔、图片)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材料,这样幼儿无论参与哪一项活动内容,接触何种材料,都能得到精细动作技能的训练,实现目标。
2.合理投放材料
内容确定后,需要从幼儿不同的需求出发投放相应的材料。
如建构区活动的目标是“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及合作精神”。内容之一“搭建未来城”,我们在其中投放了难度不等的各种建构材料,有积木、积塑、花片及一些替代物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材料,有的幼儿拼插街道、栏杆和大门等简单物体,有的幼儿则可拼搭房屋、游乐城等较复杂的东西,并进行整体布局。拼搭完成后引导幼儿描述自己搭建的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则要求他作整体描述。由于材料投放合理,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意纵横联系
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也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活动区及区内材料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安排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禾};于幼」。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如语言角,幼儿的表述能力可从看图讲述开始,逐渐提高到排图讲述,材料投放从有序图片到无序图片和拼图构件最后幼儿可按自已的意愿将一组散乱图片排列出次序,然后按图讲述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可作拼图讲述,把自己喜爱的图片摆放在背景图上,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再让幼儿按画面的情景讲述。也可运用剪图片(投放剪刀、胶水、旧图书),根据自已的生活经验,通过思维和想像,在纸上构出画面进行讲述。从看图讲述到构图讲述,幼儿已从看一幅图说一句话发展到了能逐渐运用自身经验和行为标准,编出较连贯的有一定情节的故事。这是区域活动的纵向联系。从横向而言,各区域活动融语言学习、绘画、手工操作于一体,幼儿在认认、玩玩、剪剪、拼拼、讲讲中发展了思维、想像、语言和绘画能力。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教师不断在各个区间来回观察,或参与游戏,或通过提问、提建议,根据情景增加或删去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及使用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