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爱上书,其实很容易

2010年04月30日

深圳实验幼儿园 周子涵妈妈

    据说犹太人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会将《圣经》涂上蜂蜜给孩子舔,目的是让孩子从一出生就感觉到书是好东西,从而养成一辈子爱读书的习惯。

    在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温总理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可以说,古今中外,重视“阅读”的名人名言不计其数,一句话,阅读的重要性已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对成人如此,那对我们大字不识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孩子从出生起就应当并且可以开始阅读;3-8岁是儿童学习阅读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从而将阅读的兴趣转变成一生的热爱。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开端。

    在这里,我想讲讲我和子涵亲子阅读的做法和感悟。无他,只因亲子阅读已是我们母子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而且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意外的收获,因此希望抛砖引玉,能让其他更多妈妈加入亲子阅读行列,交流更多更好的亲子阅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犹指心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说起来还真有点惭愧,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方法的妈妈,之前也读过一些所谓的“早教方案”,但我总觉得不好实施,加之从子涵六个月开始我就重返职场,所以,每天我和子涵相处的时间也有限。于是我萌发了一个“懒”主意——给子涵读书,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让我和子涵有限的相处时间轻松快乐,没指望有所谓的“早教”效果。

    亲子阅读可以说从子涵满月就开始了,当然那时候没有经验,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最初,我是给子涵读墙上挂图里的儿歌,比如:“小兔要到河对岸,乌龟过来当渡船,小兔胆小不敢上,她说船上没护栏。”说来也奇怪,有时候子涵哭哭闹闹的,只要听到他熟悉的儿歌就很快可以安静下来。在子涵会坐以后,我就让他坐在我的怀里,我的手捧着书,一字一句地给他声情并茂地朗读。那时我对童书的选择还仅仅停留在《唐诗》、《三字经》以及一些简短的儿歌童谣上。

    真正开始系统性的,持续性的亲子阅读,应该是在子涵一岁半左右。我在偶然间进入了当当网、红泥巴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好孩子网”。在那里,我有幸“结识”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儿童阅读推广人和很多优秀的妈妈,我慢慢学会了如何选择孩子适龄的书、如何给孩子大声地朗读书,从此给我和子涵的亲子阅读也就渐入佳境了。

    一晃两年过去了,目前我们家中珍藏的童书已超过800本,子涵已“读”过的书达到500本。最最重要的是,通过亲子阅读,我和子涵享受到了其乐融融的亲子之乐,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和子涵模仿书中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动作,夸张地用肢体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在读《逃家小兔》时,子涵模仿小兔子诡秘地妈妈说:“我要逃跑啦!”我相信那些场景,那些每晚在灯光下,我与子涵相拥读书的温馨镜头会永留在子涵和我的心间,相信我对他的爱和书籍给他的知识会成为子涵成长道路上指引方向的一盏明灯。除此之外,子涵和我还有不少的意外收获呢。

一是子涵养成了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我相信对子涵而言,读书已经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有时候早上起床,他就会跑到自己的书架前寻找自己想看的书,晚上睡觉前则是子涵和我进行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每次我给他读完约定好的几本书,他总要“耍赖”让我再讲一本,读到他喜欢的书他会要求反复读,三遍四遍都不满足。有时我担心时间太晚影响休息,他就会说:“妈妈,再讲最后、最后、最后一个。”除了要求我给他读,子涵独立阅读的习惯也非常好,经常自己安安静静地一页一页地看书,当然,他看的是图画,但是我相信他可以通过看图来了解书所要讲述的故事。书,已成为子涵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了。最近子涵热读的《鲁拉鲁先生的院子》、《鲁拉鲁先生请客》、《鲁拉鲁先生的自行车》已不知多少次让子涵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了。由于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自然会愿意读书,进而会形成好的读书习惯。

二是子涵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错。

   我特别注重童书的选择,无论是书中的图画还是语言文字都要经过我的仔细审慎的“考察”方可带回家,可以说给子涵购买的童书本本都是精品,而且我在给子涵读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读到他不明白的词句,他会问我是什么意思,然后我会用通俗的话予以解释。随着书上的优美的词句不断“冲刷”着子涵的耳朵,子涵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了,他在说话的时候可用的词语也就自然越来越多了,经常会突然从他的嘴里冒出一些新词,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子涵喜欢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书和简单的科普书,即使文字较多他也听得津津有味,说明他还是能理解书中的内容。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书,我将在后面加以介绍。

三是提高了子涵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让子涵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天天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森林”里,接触自然和外界社会的机会比较少,蛙鸣鸟叫听的少,连星星都是若隐若现,图画书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帮助孩子探索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优秀的图画故事书是贴近孩子的心灵的,它们往往通过图画和文字来告知孩子一些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还有很多幼儿科普图画书运用孩子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会结合他所读过的书去启发他,子涵从中还真汲取了不少的生活经验。如有套书《汤姆走丢了》、《汤姆住院了》、《汤姆去农场》、《汤姆搬家了》,等等,就是教孩子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情形;还有套《轱辘轱辘转》的系列书曾让子涵疯狂迷恋,至今也仍是他非常喜爱的书籍之一,里面介绍了建筑工地如何盖房子修路、消防队员灭火、警察的工作;子涵还特别喜欢读关于地球、太阳等的科普书,有本书《风到哪里去了》用非常优美的词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让子涵明白了白天黑夜,让他对自然现象产生了不少的遐想。

    从两岁多点,子涵的“为什么”就特别多,看得出,子涵对周边的事物比较敏感,而且好奇,爱思考,所以他总想知道“为什么”,而且随着读的书越多,认知也越多,思考问题越多,提问的难度越大,对这点我甚感欣慰。而我对于他林林总总的“为什么”,都是乐此不疲地耐心解答,实在回答不出的,我会告诉他:“妈妈要在书上找到答案后才能回答你”,于是子涵还会和我一起查书,书本成为了他获取知识的钥匙。

四是锻炼了子涵的专注力。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谈到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专注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和子涵读书时,不管周围的环境有什么样的干扰,包括有时候爸爸在旁边插话,我都不会停止给他读书,目的就是让子涵能专心地沉浸他的图画世界里。随着书的内容逐步增多,子涵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不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了。有时候自己从书架上取下书可以看很久,真是很可贵。

五是附带培养了子涵一些好的生活习惯。

    从两岁起我就要求子涵刷牙,但子涵的表现不尽我意。我深知书籍对子涵的影响,于是在童书中寻找以“刷牙”为主题的书,一开始是本《小熊不刷牙》,讲一只小熊不愿刷牙,后来有天做噩梦牙全掉了,之后小熊养成了刷牙的好习惯,不过这本书的对子涵的影响甚微。很幸运,我找到了另外一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这本书讲两个坏蛋哈克和迪克专在小朋友嘴巴里干坏事,把好好的牙挖成房子,后来牙膏警察和牙医来了,两个坏蛋被刷出来并冲进下水道,最后流到海滩边,在那里晒太阳呢。现在每天早上起床,我对子涵说:“是想让哈克和迪克住在你的牙齿大街呢,还是送他们去沙滩晒太阳?”子涵就乖乖地刷牙了。这系列书还有本《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也是本很创意的书,大意是每个人的肚子里有一个火车站(胃),里面有很多小精灵把吃下的食物弄成泥,用火车拉到小肠里吸收,再通过大肠倒出去。书中的小女孩吃得又多又快,砸晕了一个小精灵,还导致火车不够用,这时她又吃了冰淇淋、奶昔,一下把车站冻住了,小精灵们开始罢工抗议,小女孩就闹肚子了……子涵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吃饭要细细的嚼,要吃蔬菜等健康食品,以及不能吃的零食,等等。

    为了缓解子涵入园初期的焦虑,我准备了一些关于上幼儿园的书,如《幸福的种子》系列丛书里的《三只小猪上幼儿园》、《汤姆上幼儿园》,使他初步明白了上幼儿园是怎么回事;读了《一口袋的吻》和《魔法亲亲》后,我们如法炮制,每天送子涵上学时我们会交换两个吻在对方的手心,让子涵增添了安全感,使子涵快速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这一习惯我们至今保留着。

    还有些书,如《贝贝熊》也正是子涵这个年龄段可读的书,我们有60本,还没读完呢,相信读完后对子涵的行为规则又会有一个正面的启发。

    有句话很直白却很实在,即“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通过读书,让孩子明白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从而引导孩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算是读书的意外收获吧。

    除此之外,我始终相信,一个爱上读书的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过人之处:比如他会有一种不同常人的儒雅气质,他何时何地都不会孤独,他的人生会比很多人多彩,他的思维也会因阅读受到不少额外的训练……虽然我尚未在子涵身上发现这些闪光点,但是我深信书本对他的影响是如此的深远。

 

    以上算是亲子阅读的好处吧,那么应该怎么开展亲子阅读呢?说真的,宝宝爱上书,其实很容易。只要我们每天抽出十五至三十分钟的时间,在舒服放松的环境,给孩子大声朗读你和孩子都喜欢的书,天天坚持,就一定有收获。在这里,我还是有些个人的体会给大家参考参考。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决心。

    亲子阅读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把爱播撒在孩子心里的过程,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和搭积木,骑自行车,与小朋友一起玩一样是他们的娱乐方式之一,妈妈们不能有功利的思想,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只能本着平常心坚持给孩子读书,不去管孩子究竟获得了多少,学到了什么,只想这段共度的时光对我们和孩子来说都是值得回忆的。一旦孩子真正体会到阅读是轻松的快乐的,他就会有兴趣去参与甚至投入其中。还有就是要坚持,时间长了,习惯自然就养成了。事实上,只要耕耘,必有收获。

第二、童书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本好的图画书,他给孩子带来的益处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它的影响力是深远的,也是需要时间去显现的。所以我们不要太功利,只追求眼前的效果。指望靠一本书,两本书去改变一个孩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选书,不会去刻意选择那些所谓的能让孩子从中学到什么的书。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让他选择,培养情趣,带来快乐!我不喜欢那些摆出一副说教面孔对孩子讲道理的书。我认为好的童书要寓教于乐,讲究的是潜移默化,通过故事然让孩子自己去感悟,要相信孩子,他们比我们想像中明白事理的多。
    图画书的种类很多,我特别喜欢国外的绘本,蒲蒲兰,信谊,启发,爱心树的绘本每一本都很好很经典,如:《鸭子骑车记》、《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月亮的味道》、《大卫不可以》、《和甘伯伯去游河》等等。对被列入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绘本”和获得法国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奖的书,除国内尚未引进的外,我们基本上本本必收。经典的绘本不仅文字,图画也很用心,我相信对子涵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想象的;台湾的童书也做得非常好,如《妈妈买绿豆》、《加油,警车》系列,子涵不知读过了多少遍了,甚至还要一次次模拟书中的场景;当然,我还会刻意挑选一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让子涵去接受熏陶。

    说真的,有很多绘本,连我自己也很爱看哦!但我们千万不要拘泥思想,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很多时候孩子喜欢的我们并不一定喜欢,但是他却能从中得到莫大的乐趣。所以应该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我曾经在淘宝网上用三十五元的价格淘来一本标价一元的八零年出版的《365》夜,当时这本书在阅读论坛得到了热烈的追捧,不过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并不怎么好,但后来子涵却热读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睡觉都要放在枕边,果然应正了其他妈妈的预言。

    还有一点就是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书,这样孩子才能理解,进而才能引起共鸣。在我们家,喜洋洋、虹猫蓝兔、奥特曼、变形金钢之类的书是绝对不能进来的,因为这样的漫画书充斥的是不健康的思想,而且图画低劣,对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但孩子是不设防的,所以妈妈一定要把好关,选好书。经过两年多的精挑细选,对于选择孩子适龄的书我已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了。

第三、阅读的具体方法

    关于这点,其实很随意。不过建议在给孩子读之前家长一定自己先看一遍,最好能自己小声的朗读一遍,知道大概意思,也知道哪里适合用什么语速。哪里需要快,哪里要加重口气。

    再就是自己的朗读,一定要有感情,要抑扬顿挫,让孩子体会诗词,或者文字里的感情色彩,这个很重要,读得越是绘声绘色,孩子越会着迷。阅读中尽可能照本宣科,让孩子接受书面语言;此外,我不建议在阅读过程中提问,这会打断故事的连贯性,而且会减弱孩子读书的兴趣。试想你在看一部电影的过程中总被追问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最后一点就是读书要重质不重量。

       虽然子涵读了较多的书,但在子涵身上我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事实上我也从没有这样渴求过,甚至上幼儿园以后,我在老师的提示下反而比较注重子涵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但是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深远的,“亲子阅读是点亮儿童心灵世界的灯”,我会把亲子阅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其实我们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的时间大概也就这几年了,等孩子上了小学,认识字了,估计就不需要我们读书了。所以建议妈妈们每天给孩子大声朗读几本书,让您的孩子从书本中收获快乐收获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