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亲子班感悟

2010年04月16日

                                                                                    深圳实验幼儿园   吴松蕾

    我从未带过亲子班,以前所接触的都是3-6岁幼儿,做了母亲后才又重新认识她,也真正体会到0-3岁阶段对于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亲子教育也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和提倡。电视上,报纸上天天都在提“亲子教育”“亲子活动”。到底什么是“亲子教育”?“亲子教育”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维系作基础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关系也被扩展为所有与孩子密切接触的人——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就形成了看护人与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主要内容的亲子关系。
    在幼儿园的亲子班中似乎存在另外一种现象。就拿含含小朋友来说吧,因为我每次和她问好,打招呼她都是默不作声。也许孩子的外婆希望含含能在老师的心中有个好印象,所以每次见到我就会说:“含含在家里什么都会说,只是在外面就不怎么喜欢说话,她很聪明的,电视里放了几遍的音乐她很快就会了,她在家也很会收玩具。婷婷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宝宝。她似乎很想和老师玩,但每次老师主动找她玩,她又躲避。妈妈很希望老师能多关注孩子。有一次我们在后操场玩球,妈妈把球传给了我。我趁这个有利机会主动接近孩子,孩子也因此和老师亲近了很多。但玩归玩,当活动结束要跟老师说“再见”时,她又和开始一样,不说话。其实这两个宝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适应新环境,并且和老师熟悉,目前只是需要老师多加以表扬和关注。有一次,区域活动还没有结束,几个家长带着宝宝齐刷刷的搬了小椅子坐下来等待上课。
    两个星期的亲子班教学,让我看到相当一部分家长进入一种误区,认为孩子主动接近老师,喜欢上课是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孩子主动跟着老师的教学方案走,家长坐在一旁观看,看孩子的表现,看孩子是否会如他们希望的那样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亲子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是看护人和孩子双向互动的教育行为,强调的是父母(看护人)、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基础上的教育活动。针对这种现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通过对父母(看护人)的教育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适。因为我们年轻的父母们,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如何教养子女的专业训练。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实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学着和孩子做朋友,孩子做错事不要严厉的惩罚和辱骂,态度和气,耐心讲道理。父母和孩子象朋友一样的相处,彼此交换心事,这样我们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才能相处融洽!我想这才是亲子教育的本质。
    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形成教师、家长与幼儿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才是亲子活动的最大特点,而我们的目的也就是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游戏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