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浅谈幼儿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2008年11月06日
深圳实验幼儿园 孙维球
有个大师说过:“德育蕴含在教育的全部过程中。”的确,我们的孩子从迈进校门开始,就在接受着有形或无形的德育熏陶:从彬彬有礼的小公关,到庄严神圣的升旗仪式;从草地上师生的尽情嬉戏,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不存在着德育的因素。以下是我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灵活利用各种手段、方法、促进孩子的认识发展,激发情感。
教学活动是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对象和感知对象。我们大班组设计和组织的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型团体操《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孩子们深深地感觉到了当年红军万里长征的艰辛,切身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幼儿在训练中,摸爬滚打,膝盖磨破了,嫩嫩的小手上起了血泡,不怕苦不怕累。小朋友们说,这没什么,我们跟红军叔叔相比,还差的远呢!别说这整齐有力的动作,就是这同伴间的动作协调、和谐的气氛,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极好机会:集体思想,不怕苦、累,懂得生活就象舞台一样,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但谁都离不开谁。更不用说艺术节活动中的友爱协作了,老师很忙,为活动材料跑上跑下,小朋友自己替换服饰,你帮我扣扣子,我帮你系裙带,挤在大镜子面前精心妆扮自己,你描眉毛,我涂口红、忙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来访的客人赞叹不已,连连夸“孩子们好能干,你们幼儿园真不愧为全国一流,真正的一流。”手中的相机照个不停,孩子们每每化完妆后,仰着小脸冲客人老师眯眯一笑:“客人教师,你看我漂亮吗?”虽然小脸象关公,小嘴似血盘,但他们那股认真劲儿真是让人感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优、缺点都暴露出来了,我们正是利用这些活动循循诱导,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逐步培养孩子活动开朗的性格。
一、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灵活利用各种手段、方法、促进孩子的认识发展,激发情感。
教学活动是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对象和感知对象。我们大班组设计和组织的一场气势磅礴的大型团体操《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孩子们深深地感觉到了当年红军万里长征的艰辛,切身体会到如今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幼儿在训练中,摸爬滚打,膝盖磨破了,嫩嫩的小手上起了血泡,不怕苦不怕累。小朋友们说,这没什么,我们跟红军叔叔相比,还差的远呢!别说这整齐有力的动作,就是这同伴间的动作协调、和谐的气氛,也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极好机会:集体思想,不怕苦、累,懂得生活就象舞台一样,有时是主角,有时是配角,但谁都离不开谁。更不用说艺术节活动中的友爱协作了,老师很忙,为活动材料跑上跑下,小朋友自己替换服饰,你帮我扣扣子,我帮你系裙带,挤在大镜子面前精心妆扮自己,你描眉毛,我涂口红、忙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来访的客人赞叹不已,连连夸“孩子们好能干,你们幼儿园真不愧为全国一流,真正的一流。”手中的相机照个不停,孩子们每每化完妆后,仰着小脸冲客人老师眯眯一笑:“客人教师,你看我漂亮吗?”虽然小脸象关公,小嘴似血盘,但他们那股认真劲儿真是让人感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优、缺点都暴露出来了,我们正是利用这些活动循循诱导,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发扬优点,逐步培养孩子活动开朗的性格。
二、日常生活中,有机地渗透德育。
除去上课游戏除去上课游戏,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孩子在交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它对幼儿的教育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然而,孩子们对空洞的说教,“碎嘴婆”一样的唠唠叨叨,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教育效果不一定好。就如幼儿的过失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或由于诸多原因发生过失次数较多,在家发生则家长予以宽容,在幼儿园则是老师代为处理,我则尝试孩子自己承担补救自己的过失,吃饭不小心把饭打翻在地,就叫孩子自己捡起自己找扫帚扫掉,然后,用抹布擦干净,我则在“做法”上给予指导;同伴间发生矛盾,本是正常的事情,如果老师处处介入,则会养成幼儿遇事告状,心胸狭隘。我觉得应看问题大小而定,估计事情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必要时给予几句话引导。刚开始,可能会有吵闹,但放手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同伴间的矛盾没那么多了,即使有也会自我协调和解决;在玩的时候鞋带散了,让孩子自己学着扣,我只给予扣的方法指导。玩棋时,人多、棋少怎么办?就让孩子尝试合作,教他们商量着玩。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教、学、做”合一,这理论非常符合幼儿直觉行动的特点,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教与学以做为中心,促进幼儿手脑相长,发展能力,其实,平时我们都在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一步运用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对我们探索幼儿品德德育改革非常重要。
三、文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除去上课游戏除去上课游戏,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孩子在交往,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尤为重要。它对幼儿的教育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然而,孩子们对空洞的说教,“碎嘴婆”一样的唠唠叨叨,不准这样,不准那样,教育效果不一定好。就如幼儿的过失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或由于诸多原因发生过失次数较多,在家发生则家长予以宽容,在幼儿园则是老师代为处理,我则尝试孩子自己承担补救自己的过失,吃饭不小心把饭打翻在地,就叫孩子自己捡起自己找扫帚扫掉,然后,用抹布擦干净,我则在“做法”上给予指导;同伴间发生矛盾,本是正常的事情,如果老师处处介入,则会养成幼儿遇事告状,心胸狭隘。我觉得应看问题大小而定,估计事情能解决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必要时给予几句话引导。刚开始,可能会有吵闹,但放手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同伴间的矛盾没那么多了,即使有也会自我协调和解决;在玩的时候鞋带散了,让孩子自己学着扣,我只给予扣的方法指导。玩棋时,人多、棋少怎么办?就让孩子尝试合作,教他们商量着玩。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教、学、做”合一,这理论非常符合幼儿直觉行动的特点,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教与学以做为中心,促进幼儿手脑相长,发展能力,其实,平时我们都在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一步运用陶先生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对我们探索幼儿品德德育改革非常重要。
三、文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儿童文学作品生动形象,童趣横生,它非常符合儿童的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特点,是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好素材,通过讲述文学作品,幼儿从生动的人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逐步掌握品德行为的标准,使他们懂得学什么、不学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正常的语言教学外,我尤其注重多给幼儿介绍优美的作品,去引导孩子们去细心体会作品中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一则优美的童话——《会飞的小鹿》,曾让孩子们为它流了多少次同情的泪水,那故事中优美,细腻的语句描述,让孩子们百听不厌。在猎人的枪口上,公鹿为了让母鹿生存下去,勇敢地把目标引向自己;母鹿又为了腹中的小生命,跃过山岩,用尖尖的石头剖开了自己的腹部,把生和希望留给了小鹿,这是多么悲状的场面,孩子们懂得了不能破坏大自然,体验到小鹿面自临生死离别的凄凉;《卖火柴的小女孩》曾让孩子们送上多少首真诚的小诗亲手做了多少稚嫩的贺卡,随风飘向孩子们的想象世界……就这样,点点滴滴,犹如春雨滋润着孩子爱的心田。于是,便有了在炎炎烈日下为蚂蚁做荫凉,为被人遗弃的小猫寻找食物,为生病的同伴端茶倒水这些动人的镜头,孩子们渐渐明白了,我们的生活,就如那童话一样,有鲜花唐果,美丽善良的小鹿,也有狂风雨,凶险贪婪的狼,在潜移默化中,积极地培养孩子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增强德育,注重随机教育。
这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真诚地做孩子中的一员,放下架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人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而我却认为,孩子是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的人,你只要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不是老师给孩子什么,而是引着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因而,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向前走时,老师的榜样示范尤为重要:一句正面强化的话语,一丝赞许的微笑,一个暗示的表情,一次画龙点睛的评介及环境布置,活动区的设立,都起到了无法量化的教育作用,这,看起来琐碎,微不足道,但却是老师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点,是老师贯彻《纲要》精神而表现的良苦用心。让我们都来重视德育,从说教大道理转移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来。
四、增强德育,注重随机教育。
这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真诚地做孩子中的一员,放下架子,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人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而我却认为,孩子是天真活泼,感情丰富的人,你只要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不是老师给孩子什么,而是引着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因而,当我们和孩子一起向前走时,老师的榜样示范尤为重要:一句正面强化的话语,一丝赞许的微笑,一个暗示的表情,一次画龙点睛的评介及环境布置,活动区的设立,都起到了无法量化的教育作用,这,看起来琐碎,微不足道,但却是老师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重点,是老师贯彻《纲要》精神而表现的良苦用心。让我们都来重视德育,从说教大道理转移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