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趣、导思、导练 ——浅谈幼儿早操活动编排及教练

2009年08月23日

    早操是幼儿来园后的一种身心锻炼活动。早晨空气新鲜,阴离子的成分多,能增加氧的摄取量,使幼儿精神爽朗,心情愉快。合理的安排早操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呼吸系统及骨骼的发育,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是,传统的幼儿早操模式是:先做几节徒手操或器械操,然后跳一个舞蹈或律动,这种早操模式缺乏体育运动的健、力、美的特点,很难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尤其是男孩子的兴趣,使得调皮的男孩们在队伍中推推打打。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导趣、导思、导练的方法,把过于表演化、枯燥无味的早操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一、导趣。

    首先是在音乐的选择上做改进,选择一些节奏鲜明、旋律欢快的曲目。

    节奏有一定的变化,即有慢有快,这样,动作随音乐的变化而有了变化,活动量也得到了调节。然后是动作的编排要富有童趣。如中班的凳子操,一开始是随音乐做热身运动,幼儿先在地面上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站在凳子上做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双脚快速交替踩凳;从凳上向下转身跳;坐在凳上快速旋转;将凳面紧贴臀部跳一周等。这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动作,唤起了幼儿的运动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并引幼儿以高昂的情绪进入早操活动。最后是要加大幼儿的运动量,我们发现略超量的运动量可以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水平,达到锻炼心志、磨练筋骨、顽强毅志的目的。我们便利用器械或幼儿自身的身体作障碍,将走、跑、跳、钻爬、平衡等运动技能编成套路练习,达到对幼儿速度、力量、反应以及灵活性、敏捷性、协调性等运动能力的目的。如幼儿将凳子间隔放在地上,一个跟一个快速地跳过,或学乌龟一个跟一个爬过凳子,或一队幼儿学丹顶鹤单脚独立凳面,另一队幼儿从他们的臂下绕跑而过等。之后再安排“抢椅子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逐步放松,使心率逐步下降、回复。这样的早操模式使幼儿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效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导思。

    以往,我们在编操和教操的时候比较盲目,很少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因此一边教一边改,使幼儿的学习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在编操和教操时,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如在编盒子操时,我们让幼儿自由玩饼干盒,在幼儿多种多样的玩法上加工整理。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我们注重采用直观教学法,如幼儿在学习操节时,分清左右脚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弄清什么时候迈出左脚,什么时候迈出右脚,总是手忙脚乱。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教师可以将小狗的头饰套在左腿上,小猫的头饰套在右腿上,以小狗出门找朋友、小猫出门看外婆等情节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分清左右脚。又如大班的彩绸操,幼儿在学习体转运动时,弄不清哪只手臂在上,哪只手臂在下,教师便可以将在上的手臂的手指竖起来,方便幼儿记忆。

三、导练。

    早操的教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有时我们会听到教师说:“小孩子嘛,就是这样动作不到位,不整齐是自然的,算了!”如果真用如此消极的态度来教练早操,不仅不能有效地带动幼儿,而且,教师自己的劳动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要求幼儿动作规范,是达到锻炼目的的关键。幼儿通过耳听、眼看,边模仿边练习式的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教练中要避免单一、枯燥的学习方法,尽量采用游戏法。如在学操之前,教师可对幼儿说:“如果每一个小朋友学习都很认真,老师就和大家玩5个游戏”。当幼儿有了“期盼”时,学习的态度会变得积极起来;当幼儿学习了1——2节操时,教师便可以和他们玩“猫捉活老鼠”,教师扮猫,幼儿扮老鼠,“猫”趁“老鼠”无防备时突然转身,“老鼠”立刻做一动作装死。还可以玩“打坏蛋”、“瞎子摸鱼”等游戏。也可以利用“抚摸效应”来激励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认真学习,如摸摸他的脸蛋,握握手,抱一抱,送个大拇指等。

     总之,采用“导趣、导思、导练”的方法进行幼儿早操的编排和教练,能使幼儿在乐中学,学了乐,越学越爱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效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