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幼儿基本发展特征学习心得

2011年12月01日

      深圳实验幼儿园  贺丽丽

    2011年11月8日在杨园长的主持下,学习了各年龄阶段的小朋友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和能力,通过这次学习帮助我从理论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发展的规律,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两岁幼儿在体能发展、手眼协调——美劳、执笔及抄写技巧、一般概念认识、数概念、专注力及记忆力、文字认识、语言理解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特点,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幼儿教育评价等指明了方向。现结合日常工作谈谈几点感想:
    一、尊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幼儿发展
    两岁的小孩在体能方面,能走的很稳,不过上下楼梯不稳,需要扶栏杆或者借助大人的手;能推大的物体,踢球、掷球都很笨拙等。在实操过程中通过观察,不排除有个体差异,有的小朋友在以上的体能中发展的比较好,有的还达不到以上的标准。发现有的家长朋友可能是想锻炼宝宝们的独立能力,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放手让宝宝自己行走,走的好的宝宝,家长可能会非常高兴地夸宝宝走的好,能自己上下楼梯了,走不稳的宝宝可能会被大朋友误认为能力差。作为老师,为了宝宝们的安全,我们要组织家长朋友和小朋友大手牵小手上下楼梯,同时也要让家长朋友们知道,不是宝宝们能力不足,而是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们,体能发展水平就是这样的,让家长朋友们对宝宝们多一些理解和正面的引导。在课程设计方面,为了加强宝宝们的协调能力,可以设计一些走平衡木、投球、掷球、钻、爬、跳的活动。
    一般概念认知方面,两岁的宝宝能知道自己的名字,知道身体部位的功用,颜色、形状的识别,还会按大小排序。有了这一科学的特征标的,在谈话活动和课程设计方面,我可以从多方面来渗透这些知识。宝宝们对数还没有概念,只能学数,但我们可以让宝宝慢慢明白1个、2个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在宝宝们不明白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怀疑宝宝们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亲子班优势,让家长理解教学、走进教学、配合教学,逐步转变家长育儿观念,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
    亲子班和小、中、大班不一样,亲子班的每一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长陪同,很多的家长朋友们还不知道她们陪同的真正意义。哪些事情是需要大朋友帮助小朋友完成的,哪些事情是宝宝们自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家长朋友们对此可能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例如:自理能力方面,两岁的宝宝可以完成简单的穿、脱程序。比如穿、脱鞋,宝宝们是自己可以完成的,可是很多的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自己穿、脱鞋,坚持包办,他们不知道让孩子们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是让孩子们从此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的开始。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可以设计一堂穿、脱鞋的比赛活动,让家长朋友们亲眼看到宝宝们的能力。
    在阅读时间里,可能有些家长朋友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看书就是让宝宝从书中认识到多少字。其实,两岁的宝宝,更多的是要注意她们的整体发展。在引导宝宝们看书的时候,可以更多的观察书的画面,通过画面的观察激发宝宝们的想象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对画面探究能力,而无需过早的要求认识多少字。在语言课的时候,我也可以将这一观点传达给家长朋友。
    三、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挖掘和利用现实生活中广泛的教育资源,开发出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具有趣味性的创新活动。2—3岁的宝宝在语言方面,开始实行使用代词(我、她等),使用(里面、外面),但语言基本上是电报挂式的,有时还会丢掉词。她们还非常喜欢让别人读书给她们听,还能记得简单的故事情节。针对宝宝们的这一发展特征,同时和我们幼儿园的读书月相结合,我将每周周五安排15分钟请家长朋友轮流为宝宝们讲故事,让宝宝们从中吸收更多更好的新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对幼儿的新的需要、新的兴趣、新的发现,不仅持接纳的态度,还要善于把计划的活动和非计划的活动进行整合,根据2—3岁宝宝的发展特征,将幼儿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整合。实践让我更深地明白了活动的开发和创新不在于名称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俏,而在于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否能真正引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在于是否能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在于能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和体验,在于能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
    四、注重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这次学习,更让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做一位学习者开始,把身边已有的学习资源尽可能用好,并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积累和加工资源的意识,形成个性化的个人知识思想网,并进而习得知识管理的技能,用知识管理提升学习能力.只有学习才能让我们逐步认识自己,主体意识才可能觉醒,并进而能够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