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礼貌待人成为一种习惯

2009年09月23日

    礼貌待人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善。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内在美的表现,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国外,我们经常会看到不认识的人互相打招呼,尤其日本人和韩国人,他们良好的礼貌礼仪确实给全世界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国家民族文明、进步的表现。现在,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标准。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要让礼貌待人成为幼儿的一种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的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环境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环境是最好的教师。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成长中的儿童有直接的关系。幼儿园是三岁幼儿离开父母后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幼儿园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幼儿礼貌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营造这种环境,我们幼儿园每天有执勤的教师和大中班的幼儿当小公关站在幼儿园大门口,来园的小朋友和老师、小公关互相问好。同事之间互相问好,英语专职教师站在园厅用英语和小朋友打招呼,晨间检查时园医亲切地握着小朋友的手说早上好,来到班级教师主动迎接小朋友。这种人文环境天天让小朋友耳闻目染。此外,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对于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言行,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注意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因此幼儿园营造这种礼貌待人的人文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二、寓教于乐

    要让礼貌待人成为一种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要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和记忆深刻。

1、语言活动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小班的孩子完全不懂礼貌待人的概念,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孩子懂得礼貌用语的意义。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玩中获得初步理解,直至应用。例如在语言活动《小熊请客》中,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教会幼儿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比如说“请”、“谢谢”、“再见”等,教师可以当小熊,幼儿来当其他小动物。当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和幼儿互说“再见”,幼儿也就会说“再见”了。

2、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师在班级可以创设一块娃娃家的区域,给幼儿提供一些小动物的衣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如又客人来“作客”,“小主人”把家里好吃的东西和好玩的玩具招待客人时,客人要主动说声“谢谢”,当“客人”要离开时,“小主人”要主动将客人送到门口,和“客人”说“再见”。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不光在游戏中能运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渐渐地主动运用。

3、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在集体生活中,4、5岁儿童不仅开始表现出自信,而且规则意识萌芽,当他们与人相处时,表现得有礼貌了,会主动向他人问好,会说“谢谢”、“对不起”等,甚至渴望能像大班哥哥姐姐那样能干。因此从中班开始,我们幼儿园便给孩子制定小公关轮值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由2—4位幼儿轮着在幼儿园大门口当小公关,教师有意识地将大方的孩子和较被动的孩子安排在同一天,小公关的主要任务是接待,有礼貌地鞠躬向来园的教师、叔叔阿姨、同伴问好。由于每个学期才轮到2—3次,家长和幼儿特别珍惜。同时教师也会提前发信息给家长,让家长在前一天晚上对幼儿进行培训。最后值班教师会对小公关进行一个鼓励,对当小公关当得好的小朋友贴上他最喜欢的小红花。

4、抓住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

    澜澜小朋友是我们班公认的大姐姐,她非常懂事,又非常有礼貌,全园教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她。有一次她从一一位小朋友汇汇身边经过,不小心踩到了这位小朋友。澜澜非常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不小心踩到你了。踩得疼不疼?”汇汇皱着眉头,其实很疼,但听澜澜这么一说,马上揉了揉被踩的地方说:“没关系。”的确有礼貌的话语可以给人带去无限的温暖,粗鲁无理的话语伤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听后感觉像严冬一样的寒冷。有句俗话说的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针对这件事情,老师马上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澜澜和汇汇。这样通过榜样教育,具有正面肯定与积极鼓励的作用,孩子们会更加容易接受。从那以后,当遇到这种事情时,小朋友就会像澜澜和汇汇那样处理了。

5、建立正确的是非观

    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是非观念比较差。有一段时间,班上出现了几个男孩子讲脏话的现象。经老师调查,原来有一次皓皓小朋友的爸爸和别人吵架,实在忍不住用脏话大骂了对方,被一旁的皓皓听见了,于是当皓皓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矛盾时,就用同样的方法大骂对方。结果小孩子模仿能力强,很快班上的几个男孩子就学会了。最近,班级幼儿非常喜欢让我给他们讲贝贝熊的故事,受《贝贝熊系列丛书》的启发,我在班级也制定了班级礼貌公约,让孩子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粗鲁的行为,在不伤害孩子们自尊心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制定惩罚的内容。如果谁违反了礼貌公约,由他个人选择惩罚内容。经讨论粗鲁的行为包括不通过别人的同意就抢别人的玩具,不小心碰到别人没有说对不起,别人在说话时打断别人的话,喝水不排队,说脏话等,惩罚的内容包括擦桌子,扫地,停玩一次大型玩具等,孩子们为了不受罚,都纷纷不违反班级礼貌公约。一次,俊俊忍不住说了脏话,迫于全班小朋友的压力,俊俊选择了扫地作为惩罚。不过,从此以后,俊俊再也不说脏话了。

三、家园配合

    除了在幼儿园里老师的不解努力,在家中,家长也应该时刻关注着孩子的行为,把一些礼貌行为融入到和孩子的相处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要让礼貌待人成为一种习惯,同样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影响。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或满嘴脏话,试问他的孩子会礼貌待人吗?同样,如果家长平时不身体力行,孩子又怎能懂得礼貌待人呢?我曾经看到一个这样的情景,早晨幼儿园晨检,一位妈妈领着一个男孩进来了,英语专职老师向这位小朋友问好:“Good  morning。”谁知道这位小朋友看着这位专职老师大声叫坏蛋。站在一旁的妈妈却没有制止孩子,或让孩子向老师道歉。于是孩子又说了一遍坏蛋,这时妈妈才意识到:“不能乱说话。”但还是没让孩子向老师道歉。只见这位专职老师一脸的尴尬。一天,睿睿的妈妈又气又苦恼地找到我,说:“睿睿早上进幼儿园时怎么也不叫老师好,我越叫她叫老师早上好,还大哭大闹。”我首先安慰睿睿妈妈,遇到这种事情先不要着急。我把情况分析给睿睿妈妈听:“首先睿睿今天来园就迟到了,进园时知道自己迟道,情绪上会很大程度受影响。其次,你在她身边,有没有向老师鞠躬问好?”睿睿妈妈摇了摇头,终于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两天过去了,睿睿妈妈笑着告诉我:“陈老师,谢谢你。”并绘声绘色地告诉我如何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第一天我先向老师鞠躬问好,睿睿躲在我的身后,没有向老师鞠躬问好。第二天我还是先鞠躬向老师问好,睿睿身体微微倾斜了一下,嘴巴好像在说什么,但没叫出声音。今天我还是先向老师鞠躬问好,睿睿今天终于会鞠躬向老师问好了。”从她的笑容里,你会感受到她的快乐。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和一位邻居在楼梯里碰见,当时她7岁的儿子也在一旁。我们大人互相问候后,只见邻居马上示意儿子向我问候,孩子很听话,马上向我鞠躬问候。路过门卫时,妈妈也不忘提示孩子向门卫叔叔问候,我注意到妈妈也是一同问候的。自那次后,那个孩子不管在哪里看见我,都一定会主动和我问好。父母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应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从孩子懂事起、从孩子还不会说话之际,礼貌教育渗透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礼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样礼貌待人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的形成是有规律的,要让礼貌待人成为一种习惯,必须经历一个连续发展和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因此必须做到经常抓,抓经常,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