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分区活动的启示
深圳实验幼儿园 陈兰芳
春天到了,各种动植物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好时机。我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也即将到来,老师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自然角种了各种植物,如:草头、黄豆、绿豆、红豆、花生、萝卜等,还提供了小蝌蚪供幼儿观察。幼儿经常到阳台观察,对小蝌蚪特别感兴趣。
3月11日上午分区活动时,嘉嘉兴奋地说:“小朋友,快来看小蝌蚪哟!”好汉、乐乐、莹莹、思睿等几个小朋友一听,都奔向阳台看个究竟。他们边看边议论着。好汉说:“小蝌蚪像小豆豆。”“老师快来看呀!小蝌蚪黑咕隆咚的,有小尾巴。”思睿高兴地说着。嘉嘉说:“嘘——别吵!会吓坏小蝌蚪的。”
乐乐有点安耐不住了,她悄悄抓了一把黄豆,撒进鱼缸里。“小蝌蚪,你饿了吧?我来喂你吃东西”乐乐关切地说。大伙嚷嚷:“啊!小蝌蚪不吃黄豆,太硬了!太大了,它吃不动!”孩子们瞪大眼睛看了片刻,小蝌蚪果然毫无动静,对黄豆压根儿不感兴趣。老师启发孩子们说:“小朋友的眼睛真厉害,看得很仔细,你们能不能把小蝌蚪的样子画下来呢?”孩子们一听都跑回到教室里去。他们不约而同走到美工区去拿笔和纸。孩子们在美工区兴致勃勃地画起小蝌蚪。思睿大胆地画了一连串的小蝌蚪,她兴奋地说:“我的小蝌蚪像气球。”乐乐把自己画的小蝌蚪拿到老师面前自信地说:“陈老师,你看我的蝌蚪多漂亮呀!有许多呢!它们在玩游戏。”莹莹画得很投入,她先用黄色蜡笔画了好几个大圆圈,然后用深绿色和红色笔在周围涂画,最后用浅绿色笔在圆圈里来来回回地涂色,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我看了半天好奇地问道:“莹莹,你画的是什么?”她边画边说:“我在画小蝌蚪。我的小蝌蚪长大了,变——变——变——它要变成小青蛙了,它要穿绿衣服了。”
孩子们在分区活动时突然停止了原来的活动,而自发地投入到观察小蝌蚪的行列。这次活动给我的启示是:分区活动不一定局限于教室里,它可以向其它空间延展,阳台的观察角就是科学区的延伸。当孩子们放下手中的活儿,跑去观察小蝌蚪时,老师没有制止,更没有强制孩子循规蹈矩地继续做原先的事情。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敢于探索,这本身就是一件积极、有意义的事情。只要对孩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老师不应阻止,应该给予支持。通过观察孩子的绘画活动,我感到无比惊讶!惊讶于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惊讶于孩子们巨大的学习潜能,惊讶于孩子们的“无师自通”。孩子们通过亲自观察,再用笔和纸表达自己对小事物的感性认识,这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因而能把孩子内在的学习能量激发出来了。这远比老师的讲解和黑板前的一幅范例强得多!瞧,孩子们的画作多么生动有趣呀!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允许并鼓励孩子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如:莹莹在画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她画的不是单纯的小蝌蚪,而是把自己的认识跳跃式的反应出来了。她讲的和画的都很棒,难道老师能说她是错误的吗?